Wednesday, March 2, 2011

洗碗记

从小吃饭后,妈妈都不让我洗碗。

“待会儿弄到衣服肮肮脏脏,给我更多工作!去读你的书!”

虽然听话,但是也没忘记妈妈每次都为我洗碗。我等着长大的一天,然后要妈妈放心的把碗交给我洗。
我成功了,也很享受洗碗的过程。这是,我表达爱的一种语言。虽然声量并不大。

长大的日子了,自己也带了一群小孩。
我们一起用餐,吃了很多很多。可是,现在的小孩可与我那年代不一样了。
吃饱了,应该会有超过一半的,会拍拍屁股就飞快地溜走了,把一堆可观的碗碟留在桌上。

“不洗碗了吗?”这个问题抛了出来,各种可爱的反应会出现。

还忙过首相的小朋友会说:“吃饭已经很累了,拜托!”

很听爸爸妈妈话、勤力读书的会说:“我要专心做功课,考取功名!”。嗯,很有志气,也蛮有道理。

比较蛇的说:“哎哟,这么多人,还有你们嘛!加油哦!”跑开了。这家伙,数学不好。

“外面还有很多游戏我还没有玩呢!”比较好玩的会这么回答。

最帅气的干脆说:“我就是不-爱-洗!”摆了一个以坦诚为荣的样子。好,有性格!

这些算好的了,总算有个交待。有些不知不觉就离开了,有点诡异的感觉...
当然,也不会全部走完的,总有几个会留下来看着你。

天真单纯的会张大眼睛看着你:“哈?要洗碗的啊?”

有些是害怕到呆在那。当我的眼睛深情款款地望着他时,他恍然一惊,按着双耳跑开:“我不会洗碗!!!”

另一个好朋友一脸沉重地呆在原地,抖着嗓子说:“我怕打破碗...”

“没关系。”我笑了笑说。反正洗碗不是什么大工程,我如往常地收拾碗碟,走向洗碗盆默默洗碗。

有些会比较乖巧及懂事的会尾随而来。

小天使会用令人听了都很感舒服的乖巧音调问:“为什么你总是愿意为大家洗碗的呢?”

眼光一闪,机会来了。我清了清喉咙,把准备已久的演讲稿颂出来:“首先,我很感恩盘上的食物,让我填饱了肚子,不再饥荒。以前是妈妈拿着干净的盘子盛食物给我,现在,我很想大家也可以有干净的盘子来用餐,所以......”
四人中,一个睡着了,一个打哈欠,一个听了好像听没有的样子,剩下的一个大声赞叹:“你好懂事!很高level咯!我不到这个level,先去玩吧!”

于是,与听了好像没听的那个,还有打哈欠的那个,一起拖着睡着的那个走开了。

“你们怎么可以酱!你们...”激动将军喊了起来,更追了出去,也没有回来了。

还是小柔比较温和一点。“你还洗,健康都不好,去休息吧。唉,劝都不听。”摇摇头,慢步离开。至少留下关心,还要要求什么?

幸好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,所以失落也不大(这句话有点酸... =.=")

“把洗碗布拿来吧",我呆了一下。怎么可能?竟然是贪玩二号?!我热泪满眶地递上洗碗布,他也诚意地收下。
“哇,好美的布哩,我拿去咱展览一下!”贪玩二号蹦蹦跳跳、兴高彩烈地跑去炫耀了。

这次真的被耍了。低头看看最后两个所谓的希望,顺便还是要问一下:"你们呢?又要什么了?”

“每人做,你很惨。不如我帮你吧!”虽然样子有点心不甘、情不愿的。
“什么话啦你,什么帮?本来我们就应该一起洗的。”老大敲了敲老二的头。

嗯,还是老大最懂事。(欣慰+感动)

“来吧,我教你们,要这样...那样...”

三人慢慢地洗。毕竟碗碟太多了,大家都有点累,老二也喊热。

我叫大家把手浸在水中,感觉一下手部的感觉。

“其实...凉凉的,滑滑的,也蛮好玩的哦!”老二找到了一点乐趣了。

“我想,应该是平时我们都很少把焦点放在比较轻松、愉快的地方而已。”老大若有所悟的。

我真是爱死老大了!真有慧根!

我调皮地用拇指和食指作个“O”形,让肥皂水在“O”形中形成一层薄膜,轻轻用口吹了一吹。

“哇,好美的泡泡!”两只瓜惊讶又仰慕的眼神:“我也要玩!”

大家在玩闹中把碗盘洗完。

洗碗,也可以是很快乐的:)

Friday, February 4, 2011

我是谁(一)之‘我很内向?’


新年期间,减少了很多约会,一直陪着家人。

大家都说,在家人面前是最自然、最真的。换句话说,要观察和了解自己,从家人的互动下手应该还不错。我常常说:我是内向的。结果,没有人相信 =.="

嗯,的确,我不是内向的人,只是以前一直把内向错误定义而已。

我不属于内向,而是属于少话。外面可以是宁静,也可以是热闹,只要可以不用说话,其实我都可以很舒服自在。原因?我深怕我的一句话,会打乱全场的气氛,破坏了整体情景的美感。这就是为什么我常选择静静观赏大家、观赏自然运作美感。

我喜欢与有带动气氛能力强的人在一起,那么,我就可以在一群人中躲得无影无迹。哇哈哈。再不,希望在我身边的人可以不逼我说话,可以很自然享受我宁静的存在。我并不是完全不能带动,只是真的不爱带动,除非是需要,我又得说说话了。话说回来,我就常常在这两个想法中徘徊,落得自己不能自在。事实上,通常矛盾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可笑。


“木纳文静的心,却活在高调活跃的姿态。不愿在奔动的激流中拼竞,却也不甘于乏味伶仃的枯燥。在水陆两栖寻找着自在穿梭的感觉。。。"

所以,我在部落格是这么形容自己。

Thursday, January 27, 2011

回乡小思



心和境,就是分不开。
境影响心,心影响境。
外境的人事物不断变迁,心随着因缘不断作反应;
心不断地分辨和抉择,外境因为取从而不停变转。
两个人,乃至一群人,要团聚一起,
当中可含藏很多变数。

有人没有联系,再见面仍一切如故。
或许是没有成长,也或许是当中,隐约仍有一丝共同的依恋。

有些人再见面,有着掩不住的尴尬,问了不打算记的问题匆匆告别。
或许是一种潇洒,等待因缘再聚,也或许是一种无言告别,不愿再次客套连连。

有些人,仍带着过去的爱恨情仇,左右不知如何安住自己。
或许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,也或许是不适应放下的零重心感。

这一年的新年,又是聚会的一个季节。
同样的一群人,同样的地点,同样的话题。
曾经兴奋、曾经激昂、曾经劳累、曾经厌倦。
想过得潇洒,却又舍不得往日的相惜。
忙着见面叙旧,又无法让疲累的心安住休息。
哈哈,人就是这样的无所适从。

今年,不懂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情?
不知道,也不去分析了。
只是感觉到,大家在安顺这个老家不知还剩多少日子了。
珍惜吧!

Friday, December 31, 2010

又一个年头


这一回的生病,真的吓着我了。躺在床上看见房间的东西在旋转,是一种很恐怖的经历。再一次,感觉到死亡其实是很靠近的。第一次,担心躺下来后是醒不来的。我有点傻,或许也算是智慧,爬起床,向盟翠交待后事。

记得上一次交待事务,是在上法宝山短期出家之前,是一年半以前的事。家里的、工作的、学会的,全都要交待好。因为想真正感受放下的自在。到了法宝山的第一晚,仍有发不完的讯息。那是第一次察觉到,原来我自己背负了很多很多的角色。不,该说,我对很多东西都很执着,放不开,被牵缠得紧紧的。不敢想象,我死前会牵挂些什么东西。

这一次的交待,比较平静。可能是听了继尊师父的“念死无常”,也或许经历了两宗家人的逝去。恩怨淡了,牵挂少了。我交待了一些仪式之外便就寝了。虽然没有什么修行,但是会有一种感觉,我会回来人间学佛的。我学会相信,爱我的人会懂得爱惜自己;我相信恨我的人会有放开的一天。快乐、悲哀、愤恨都是无常的情绪,会过去的。太阳依然升起,万物依旧生灭。无论如何,想对爱我的人和恨我的人说声对不起、谢谢你和我爱你。嗯,听者有份。

写这一篇部落格时,我已经开始康复了。谢谢檀香中医师的大补药(据说很少动用这么补的药 =.="),谢谢奕康的健康果汁,我已经没有头晕现象了。不过,这两天到Gurun一趟的分享,仍然可以感觉身体是在健康的边缘分界线的。没关系,我明白,需要时间。需要时间调和,也需要时间休息。

这一天,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。很开心,因为这一年可以在法宝山上度过。我可以跪在法宝山的佛像前,温习我短期出家后发的愿,作为2011年的开始。带着2010年的‘念死无常’,愿我可以更踏实地走过2011。

Sunday, December 12, 2010

笑一笑,没烦恼:)



总觉得我该写一些东西。但是在工作、学业和活动中忙碌,就是没有什么时间来写。

喘一口气。。。不会太久。。。

近期来出现大小的误会、冲突和欺压,我都选择了沉默。

当中有几种心情:
1. 我好忙,没时间理你。
2. 讲你也不听,也不信,更别说懂。
3. 问题是你不是我,不需理会。
4. 疯狗咬我,没理由我也要回它吧?
5. 清者自清,沉默似金。
6. 笑一笑没烦恼。

前五种心情都是以理智来操控,也不是我的作风,所以按捺不住负面的情绪,好辛苦!

感恩自己的忙碌,把我拖到了一个这么长的时段,让我可以静下来看看雨后的彩虹,好美!

苦了一年有余,才稍微尝到师父的提点。笑一笑没烦恼,我会继续努力!

Saturday, November 20, 2010

生命中的菩萨

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哭,还要哭得那么难看。没办法。内心的情绪波浪太大了,泉水夺眶涌了出来。早上本来还在赖床挣扎中,接获妈妈的电话:外婆去世了。妈妈的哭声让我意识到冷静的需要,还懂得挑选了关于临终关怀的书回去,回想在继尊法师的学习,回去好好安慰和引导家人。可是,想到一个将我亲手养大的恩人离去,即使多少佛法在脑中忆起,也阻止不了入心的悲痛。对不起,巴士上坐在左右的阿姨和大姐,我的泪一定吓着你们了…

关于外婆的故事,我把以前的一篇文章转载过来,那是我与外婆谈话最长的一次,把以前的故事都一幕幕地挖了出来:

“很小的时候,老爸便往生去了。。娘是一个车衣女工,从早上四五点便起床,一车便是到晚上十一点,可说是日忙夜忙。所以,从小的饮食就得靠外婆的照顾了。不知怎么的,除了妈妈的伟大之外,总是听到身边的人说外婆很伟大。外婆也是妈妈的妈妈,到最后,原来还是妈妈最伟大。。。哈哈。

隔了一小段日子,今天回到安顺小家,有机会与久未见面的外婆聊天。这次外婆聊起了她在童年的事件。。。
外婆的童年是活在贫穷的环境。屋子呢,连板都没有。只有用干草扎起,用古代的工程设计筑成小小的遮荫处,挡点风、挡点雨。偶尔还会有大猴子(据说像小学生般高大)入侵,拐带小孩,听起来真有点惊悚。身形瘦小的外婆,要负责照顾幼小的两个表姨,猴子来时得敲锣打鼓叫救缓,生活的每一刻都没有安全感,没一份宁静。

从稻田区移到了另一个较有人烟的地区,也逃离了对猴子的提心跳胆。但是,日子总不见的好过。幼小的外婆得去板场买碎木碎材(还偷了一些)去卖,才赚的一些零钱。虽说是碎木碎材,也蛮大条的。一个瘦小的弱质小女生,要步行搬动这些木条去一段蛮遥远的路,也不是如此容易。听说那时的住户与商店,有整一小时路程。那时还是小山路,深怕迷路,还得沿途做记号认路的哩!

外婆是经历日本统治期及排华事件的历史见证人。听说那时战乱,外婆的确在家对面的橡胶芭挖洞,日军飞机来时便躲进去,以板盖头。日军占领后,曾有两次,无端白事与邻人们被日军捉去晒太阳,满足日军的奇怪心理。排华期间又不能随便出门,在家又得怕有人潜到住宅放火。有一次偷偷溜出去时,差点被误认为敌军而遭射死,留了一身冷汗。

那是外婆的童年。对比现在的我们,我们何时才会知道我们是多么幸福的呢?交通方便、生活舒适、社会和平安定。那时的人只求生活多一份安全感,现在的人呢,欲望却来却多了。。。

说到这里,还没说到外婆的伟大哩!

说到伟大,当然没有什么伟人那么伟大有什么特别功绩,但是对整个家的贡献付出真的不少。住了整二十年,现在才知道家的历史。建这间二层祖屋时,家里还很穷。外婆为了筹钱,带着心悸这个病,一次过走了几个“行业”,除了开拓土地种菜之外,还去养猪啦,卖咖哩、煮酒宴、缝石灰袋等。也因为当初这么地操劳,外伤没处理好,才种下了现在行动不便的后遗症。听说那时筹得的钱很少,买了材料后,所有的运输都包在她和大姨的身上。两个人一推一骑,把建屋的每一块砖每一条木,送到家园来。建屋的过程并不是顺顺利利的。两层的祖屋因为资金的不足,停工了几次,后来更加卖力工作,才成功完工。感恩外婆,让妈有个温暖的家,才有现在的我。

最后最后,外婆是我的救命恩人哩!老爸去世后,妈便带我回娘家照顾。那时我还不过十个月大,有一次生病,不知哪位医生跟我开了一个玩笑,竟然给我服用大人的药!听说我服药后乖乖入睡,一声也不哼。后来外婆从菜园回来,机警的她看我静得出奇,不放心地往纱笼里的我一瞧,我竟然翻了白眼!还好几时送进医院,我才捡回一命。。。话说回来,我现在整天语无伦次,所不定是托医生老兄的福。哈哈!

现在看到外婆年年变老,心中也蛮心疼。可是,生老病本是无常的轨持,我也无可奈何,只愿来日可以好好照顾外婆而已。不想对外婆说:“感恩您!”因为未免太含蓄了。。我要说:“外婆我爱你!”

小小声说而已啦,未免外公吃醋…”

外婆不是什么家喻户晓的大人物,但是,他一生劳碌为大家所奉献的,可以从丧礼来宾们的眼神得到肯定。现在才发觉,自己的社会意识观都有着外婆的影子。当内心黑暗势力要吞没我的时刻,总有外婆那不起眼的光,把我引导回来。她,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佛菩萨。

这次突然的告别,大姨有点情绪地说:外婆什么都没教待!我想:外婆要交待的,已经在多年的身教中不断默默地开示了。这一次选择默默离开,套用〈我没忘记〉的歌词:告诉我要珍惜身边是你没说的遗言…
在我们从中学到大学,然后到深造或工作的这个成长时段,家中的老菩萨也慢慢变老了。身在外地的同修们,要常回家啊。人回家,心也要回家…



最后一张合照...

Tuesday, August 24, 2010

下一站缘起

挖出了这么一张废纸,看到我的创作的初稿,舍不得丢掉,把它打下来,作为收藏:

下一站缘起

告别了过去那种种的美丽
回到了最平凡朴实的自己
该走向哪里?
我仍然犹豫
谁为我决定?

是谁掌控了快乐的定义
千万中何才是人生的真谛
我迷失自己
我忘了呼吸
谁为我指引?

复歌:
欢迎你 在下一站缘起
敞开心  迎接陌生的空气
或许风景没想象中美丽
却少不了寻梦的知己

欢迎你 在下一站缘起
新局面  蕴育着无限生机
依循着智慧长者的指引
在清新中活出最真的自己


总觉得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虽然有点陌生孤单,却又是期待和有力量的。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,好像一大早来到还有少许露水的草地一样。我的生命在这个阶段无限地伸展。感恩理大佛学会;)